行業發聲!聚焦兩會,與化工相關的話題有哪些?釋放哪些重要信號?

走進兩會!6大關于化工行業的議題匯總
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于2024年3月5日上午在北京召開,在3月11日下午閉幕,會期7天。兩會是對自1959年以來歷年召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統稱,由于兩場會議會期基本重合,而且對于國家運作的重要程度都非常的高,故簡稱做“兩會”。
每年兩會中人大代表都會提出各自的提議,其中不乏與化工相關,并且有些提議,或將成為未來短時間內化工行業的發展趨勢。2024年兩會又有哪些與化工相關的提議?整理如下:
1、經濟形式回升但不穩定,有效需求仍不足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地區熱點問題頻發,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基礎還不穩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國際循環存在干擾。
2、加快建設綠色甲醇標準體系,推動產業快速發展
在2024年3月4日,全國人大代表、江蘇悅達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乃文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就綠色甲醇產業的長效發展帶來相關建議。張乃文表示:“當前,國內多家企業特別是國(央)企正積極開拓綠色甲醇產業鏈。其中,悅達集團立足鹽城豐富的可再生資源要素和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的政策基礎,正著力將綠色甲醇作為高質量發展綠氫產業、助推打造綠色之城的切入點和支撐點。”“但從整體上來看,我國綠色甲醇產業處于發展初期階段,特別是缺乏統一、清晰的認證標準,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國與國際綠色甲醇行業的接軌。因此,要推動綠色甲醇產業長效發展,亟須加快綠色甲醇認證標準體系建設。”
3、支持煤化工產業與綠氫、天然氣耦合發展
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聯泓新科董事長鄭月明分別圍繞煤化工產業、可降解塑料產業、天然代糖產業以及降低火車票、飛機票退改簽費率等四個方向提出建議,其中有2個方向與化工相關,分別是煤化工和可降解塑料。
鄭月明表示,富煤、貧油、少氣是我國能源稟賦的基本特征。近年來,我國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迅猛,積極探索以煤炭為原料向下游延伸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產業規模和技術水平穩步提升,已經成為最重要的煤炭資源轉化途徑。鄭月明建議,應支持煤化工產業與綠氫耦合發展,支持綠氫技術開發和項目建設,降低綠氫成本,提高供給能力。
另外,鄭月明還表示,“禁塑令”出臺后,各地政府陸續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禁限塑措施取得了一定積極成效和突破。”鄭月明坦言,“但近兩年來,隨著‘禁塑令’輿論熱度下降,國內市場對傳統塑料制品消費習慣有所反彈,可降解產品的推廣力度減弱。”鄭月明認為,隨著民眾環保意識日益增強和可降解塑料等產業快速發展,禁限塑工作的基礎越來越扎實,推動全面實施“禁塑令”的時機趨于成熟,所以他建議,加強“禁塑令”執行和監管力度,壓實地方政府屬地責任,進一步完善可降解產品標準體系,支持可降解產品的回收和處理。
緩慢導致成本居高不下,一直是可降解塑料產品推廣受阻的關鍵原因。在碳達峰逐漸臨近的前提下,中國可降解塑料行業的發展或將再次受到政策的帶動。
4、加快人工智能與化工行業深度融合,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
萬華化學董事長廖增太在全國兩會上提交了一份《加快人工智能與化工行業深度融合 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建議。廖增太提出,在國家層面對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編制指導性的規劃意見,尤其是在化工材料分子發現、分子逆向合成、材料大模型、工業設備故障預警、生產工藝優化等化工制造業場景。鼓勵AI技術在化工行業的廣泛應用,助力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廖增太認為,中國是全球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人工智能和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將極大促進重點行業智能升級,高水平賦能工業制造體系,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為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5、建議合理規劃和審批化工產能
全國人大代表、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提交了《關于合理規劃和審批化工產能,引導行業有序發展的建議》。徐冠巨認為,過去幾年,部分區域和企業無序擴張,造成化工行業產能過剩,影響了行業高質量發展。他指出,2023年化工行業價格指數同比下滑9%,全行業營收同比降3.5%,利潤總額同比降35.7%。目前,行業產能無序擴張的勢頭沒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在徐冠巨看來,化工行業產能過剩,已經成為國內經濟大循環的堵點。徐冠巨建議:做好發展規劃,各級政府合理統籌化工產能,引導行業良性有序發展;對過剩領域開展去產能行動,限制項目審批、企業融資等;充分發揮行業協會治理作用,在維護市場秩序、約束產能擴張等方面主動作為、科學管理,確保行業健康發展。
6、關于其他與化工相關的提議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化董事長馬永生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建議重啟并打造全國統一的自愿減排(CCER)市場,研究并發布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方法學,推動CCUS項目盡快納入中國自愿減排機制,更好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全國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優化新能源配儲政策 推動儲能行業高質量發展。同時張天任準備了25條建議,多條圍繞新能源產業展開,具體領域涉及儲能、氫能、動力電池回收、動力電池碳足跡等等......


